見證分享

我有三個小孩,分別是25歲、22歲和15歲。

大哥個性積極果斷,好勝心強,在運動場上常顯威風!高中十年級就選定了未來的專業,先生和我只需從旁略作建議,沒傷什麼腦筋。

二姊傾向完美主義,興趣廣泛,尤其是在音樂美術,文學創作上常有可觀的成績表現,到了十二年級,她仍舊為專業的選擇苦惱不定,這時,Dr. Lee 在報上的一篇專文吸引了我,"大學主修選系及職場方向規劃-肯定子女的才華,才能幫助子女建立他/她們的信心,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我很同意她的觀點,於是,當作送女兒的高中畢業禮物,我們參加了 Dr. Lee 的Optima Program。當時我最擔心的是:做完電腦測試,Dr. Lee 堅持3次面談,全家都要到!這對工作繁忙又傾向自由心證的老公而言確有困難,最後我軟硬兼施,老公才勉為其難答應1小時配合;但是結果出人意外,全家人熱烈地參與MBTI人格測試的討論,前後足足用了6小時!我們全家都喜歡 Dr. Lee,她的專業知識豐富,為人謙和有禮,講解層次分明,個性熱情助人,與其説她是位實業專家,不如說她是位教育學者!後來,女兒在 Dr. Lee 的引導啟發下,進入自己心儀的專業。

三弟從出生就很討喜,個性平和,與世無爭。原以為基於天時、地利丶人和多方面的經驗,他擁有最多的優勢可以表現得更精彩,更優異。但事實是他謙恭有禮,溫和順服,學習、做事卻少了一份主動的熱情,面對他,我感覺像拳頭打在棉花上,使不上力。這時,先生主動提出找 Dr. Lee 來諮詢!Dr. Lee 幫助我們認識他的自然天賦與才華,他雖沒有強勢的領導傾向,卻有超群的社交能力;他的IQ不錯,EQ和SQ更顯突出;他不喜歡讀書研究,卻享受服務人群;他不擅於製造先機,卻精於化解危機⋯⋯!在 Dr. Lee 的梳理之下,先生和我終於明白他的獨特魅力,也瞭解神在他身上有特殊的恩賜;更重要的是,孩子在 Dr. Lee 的鼓勵之下找回自信,認識自己的專長,也知道適合自己未來發展的事業,他終於走出大哥、二姊的陰影,自由伸展在屬於自己的陽光之下!

生命只有一回,你該如何過?活出獨特的你!若自我認識不足,建議你諮詢 Dr. Lee 吧!千里馬還需伯樂的識別牽引!

Jennifer Chang
Parent of Kathleen & Kenneth Tzan, Medical students, Sidney Kimmel Medical College, Philadelphia

從事教育工作16年,我深深體會到“因材施教”是教育最重要的本質。我經常建議學生在高中要如何選課,安排課外活動,如何準備SAT或ACT考試,為進入理想大學做規劃,我的第一個問題一定是“你的興趣是什麼?將來想唸什麼科系?” 很多學生完全不知道,由於不清楚自己的興趣,這些學生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能參與哪些課外活動,許多學生上了大學也更換好幾次科系。我經常思考,要如何才能幫助這些學生?

我和 Dr. Lee 認識之後,發現 Dr. Lee 在做的事情就是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天生才華和興趣,我推薦了很多學生給 Dr. Lee, Dr. Lee 都幫助他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大學科系和人生的方向。而我自己受益最多的是 Dr. Lee 根據我和女兒的性格差異,告訴我應該如何和我的女兒相處。

我做事情喜歡按照計劃一步一步進行,我女兒從小就被我訓練得很有效率,時間安排得很緊湊,成績自然也很優秀,從高中11年級開始,我發現她開始變得非常不快樂,我請教 Dr. Lee, Dr. Lee 給她做了MBTI和Strong測試,結果我女兒的個性適合藝術、寫作,Dr. Lee 告訴我“妳女兒的個性只願意做她認為有意義的事情,如果妳什麼事情都替她安排好,她會感覺壓力很大,將來她上了大學會對這個家完全不留戀,妳要給她自由的空間。” Dr. Lee 的話敲醒我,在我女兒上大學的那幾年,Dr. Lee 也經常建議我該怎麼做。我逐漸改變,學著給我女兒選擇的自由,即使我不認同,也讓她自己來規劃她的人生,包含同意她放棄原來就讀的大學和科系,改走音樂和藝術。這一路走來非常不容易,但是我女兒感受到了我的轉變,感謝我尊重她的選擇,有機會發掘自己在音樂和寫作上的才華讓女兒重拾快樂,也拉近了我們的關係。

Dr. Lee 給我的影響以及我從輔導女兒和學生得到的經驗,讓我從事升學輔導的時候能夠更了解包容學生,我創立的私立學校就是以“The Opportunity To Be Me -讓孩子做自己“為辦學宗旨,幫助了多位有音樂、藝術或運動才華的學生發揮才華,也進入頂尖大學。我尊重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鼓勵學生和家長“天生我才必有用”,父母要給孩子機會去發掘自己的才能,然後走出一條最適合孩子的路。

很多父母用大學排名來決定孩子未來該唸什麼大學,或者用將來哪個科系比較容易找工作來決定孩子將來要選什麼科系,造成孩子因為沒有興趣而唸得非常痛苦,即使大學畢業做了自己沒有興趣的工作,也覺得找不到熱情。Dr. Lee 讓我們了解到,“沒有最好的大學和科系,只有最適合的大學和科系”,找到人生的方向,就像指南針找到北方,發自內心的動力一定會讓我們有很精彩的成就。Dr. Lee 在做的工作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意義的,希望Kay能幫助更多的學生找到人生方向,幫助更多的家庭改善親子關係。

Kelly Chu 朱凱麗
Pacific Academy 太平洋中學創辦人暨執行長
PA College Pre 泛美教育學院創辦人

Dear Dr. Lee,

非常感謝您的指點,我覺得在我接觸的所有的輔導者之中,你所用的方法最具智慧,對每一個被輔導者的人生而言將是最有益處的。

我覺得Alex同我都十分幸運,感謝妳的專業知識以及妳對這份工作的熱誠。

正確培養一個人是需要十分的耐心,所謂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況且耐心也正是我的性格中所缺失的,這也是我特別感謝你的第二個原因。 妳輔導的不單是Alex。

這個孩子來到我的生命中也是在幫助我成長,他的獨具的天性也在讓我學習漸漸放下我執,學習讓他的天性得到完全的,健康的舒展。

我記得有誰說過,一個真正好的老師並不是傳道授業解惑, 一個正真的好的老師是讓學生更好的認識自己。我想,一個好的家長也應該如是。

我會按照你的指導安步就般的行事。謝謝你給的諮詢, 這對於我, 一個並不了解美國社會的家長而言尤其寶貴和重要。

再一次的感謝。也希望所有被你輔導著的所有的學生同家長都能得益。

致敬

Christine

過去在國內,我在大學裡兼課,看到很多學非所用,學非所好的例子,眼見家長的栽培付諸流水,輾轉各種學門念得並不順利也讓孩子讀書讀到沒有自信,覺得很可惜!

個人少年時也是鼓起很大的勇氣,違反家父家母為我挑選的所謂「熱門」科系,降轉一年去念自己喜愛的科系,並且從此一直以鍾愛的學科為生。發現自己盡管工作到三更半夜也能樂在其中,不知疲累。

小時候,我幸運的得到主修心理系的班導師協助,做了性向測驗,因此,相信每個人都有最擅長的和最不上手的領域,相信專家能幫我們以最有效率、最可靠的方式,找出每個人的天賦來。 

為了讓我的孩子讀書能帶勁,未來工作能愉快,我認為花錢讓孩子做性向測驗絕對值得!有人問我怎麼捨得花錢給孩子做性向測驗?我的想法很簡單:如果把孩子的一生當作母數,讓性向測驗幫孩子找出強項,讓孩子可以長處自在又快活地討生活,算起來其實太划算,不是嗎?有誰可以告訴我「快樂」用多少錢可以買得到?又有誰認為「人生在世,快樂過活不重要」? 

今天我花一筆錢讓孩子在選擇個人生涯前,清楚了解自己的天賦異稟,就是把孩子提前送上一輩子能樂在工作中的直通車。我覺得很值得!

Dr. Lee 的測驗特色是反覆驗證,不僅有不同的工具、模型的相互校正,還有親子交互矯正;除了科學的檢驗,還有個人生命故事的按圖索驥,另外,還跟孩子以及父母各別進行一對一交談,除卻了家族與親子互動慣性的攪擾,透過層層抽絲剝繭,讓孩子的本我清楚浮現。是一個兼具科學與經驗的有效組合。我的兩個孩子都從中獲得從專長、軟弱、潛力及限制的忠告,當然,也取得未來主修科系,甚至個人最佳大學志願的建議名單。此外,做為家長就怕孩子選錯行的擔心,也因為 Dr. Lee 巧妙的把家長意見融入輔導中,又婉轉的為孩子跟家長溝通想法,讓親子同時從諮詢中獲得助益。 

幫孩子挑選主修及申請大學時,有 Dr. Lee 既專業又個性化的諮詢,孩子未來最佳生涯規劃路徑清晰浮出檯面,親子意見也能有效討論,避免了臉紅脖子粗,情緒一大堆,焦點被模糊化的場景。幾次面談下來,家長、孩子都開心,雙方關切的層面都能理性探討,使家長輔導孩子選系、選校更加事半功倍,真是何樂不為。

Grace Fang

沒有不關心孩子前途的父母,但是每一個人應該發展的方向卻往往不是父母能夠掌握的。為人父母,這個道理在過去不是我思考的重心。就像許多華人家長,最常聽到的是眾多補習班、學校、親友、其他家長和各種升學專家的聲音,主要談到的是如何申請並且進入理想的大學。這許多的建議,離子女應有的人生規劃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然而大部份的人都是走一步算一步,沒有深思熟慮,在不清楚狀況的時候就草率的把子女送進了自以為不錯的大學。

我們夫妻和兒子三人有幸認識了 Lee 教練。在接受她的指導之後,我們採取了正確的方式,從瞭解兒子開始,規劃最適合他的教育方向。此後,我的兒子從被動轉為主動,學習的態度改進了許多,對所選的科目也更有興趣和自信了。這都是因為身為父母的我們,與兒子對他自己都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知道怎麼做最適合他,並且提高他學習的效率。

瞭解一個人本來就不容易,即使是對最親近的人,往往都只是片面的瞭解。因為不夠全面,難免有太多的猜測。加上各人對子女都有所期望,很容易誤判子女的興趣和能力。 Lee 教練用專業的方式測試出我兒子的人格傾向,並且經過我們夫妻兩個人以自己對他的瞭解,進一步確認了兒子多方面的性格特點,讓我們脫離誤區,清除不切實際的理想。這個過程不是非專業人士可以如法泡製的,因為需要教練的經驗來避免錯誤的判斷。

伯樂馬所採用的專業輔導方式是非常有效,也是必要的,此外我沒有聽過或見過其他更值得採納的辦法來如此精準的測試出學生應該發展的方向。這套方法不但能幫助學生,也能夠消除父母對子女的疑慮,讓兩代更容易達成共識,為學生的人生規劃提供最及時的幫助。

Paul Chang

我們和多數的第一代移民父母一様, 把兒女的教育總是放在第一位.  希望他們能在異國出人頭地.  從上托兒所開始就為他們選擇受教育的環境,直到大學.每個環節都左打聽,右比較,相信近朱者朱,近墨者黑,尤其怕他們輸在起跑點上.  平常除了敦促他們多讀書外,又安排了各種輔導,並且讓他們學這個學那個的.  因為美國好大學評估學生表現的尺度很廣,注重德智體群的平衡發展及在多方面的潛力.

所以做父母的我們從不吝嗇把錢及時間花在培育兒女身上,希望他們多才多藝而且能出類拔群.  以便做為上好大學的進階石.

皇天不負苦心人,兒子幸運的進入了一所常春藤大學.   以為從此兒子在好的讀書環境下受教育,順理成章,畢業就會有好的工作.

兒子在大一和一個白人同學同一宿舍.他的室友在高中時是學校風雲人物,做過學聯主席,有很多光榮的成就及頭銜. 但在大一學期中兒子突然發現他手腕有很多割痕,才發現他受到課業壓力有自殘的傾向.  經過學校心理輔導,他後來就休學了一年.

這個事件及校院內學生的一再自殺,讓做父母的我們警覺到我們的兒女在課業上所承受的壓力有多大,是什麼東西造成他們要用自殘及自殺來解決問題呢?

兒子大一選了微生物及化學等課程.  大致朝醫學院必備課程方向走,他的成績還可以,但我們發現他不眠不休唸的很辛苦.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聽到 Dr. Lee  的演講,做父母的我們這時才反問自己' 我們倒底對自己兒子瞭解有多少呢? 為何不曾考慮過兒子的性向,喜好?我們要如何做,才不會造成兩代永久的遺憾?

所以兒子在大二寒假回來時,我們就開始請 Dr. Lee 替他做測驗及諮詢.  兒子起初很排斥.認定醫學院是他的理想.  反而覺得適合他個性的社會科學,有貶他的能力.  經過 Dr. Lee 一再的強調及舉例:行行出狀元,我們對一個領域的熱衷才是將來成功的最大源動力.  終於在大二學期結束前,他自己決定把'心理系'填上做為他的主修.  在大二暑假及大三時,兒子開始跟 Dr. Lee 主動聯繫,請教學業及職塲上的疑問.  在大三下學期,兒子申請到一個直攻數理統計碩士的新課程的機會.  因此他大四時是一邊修心理系課程,另一方面開始修數理統計,成績也很好,讓他找回了信心,因此在四年半內能順利拿到學士及碩士學位.

更很幸運的是在 Dr. Lee 的指導下,馬上找到了一份他心目中理想的工作. 

兒子現在也承認他大一大二時,等於在摸索階段, 因為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及潛能,浪費時間選了很多課.  而且那些pre-med 課一來不喜歡,二來非常吃力.  所以我們若有早些做 “性向及大學選課的規劃”;不是就減少他許多時間及精神負擔了嗎?而且讀私立大學及外州公立大學,學費都很貴,若能修對的課程,也能省下很多冤枉學費.

另外就是就業面試的準備也是很重要的.  我聽說也看到一些有名校碩士,博士學歷的畢業生,不是找不到工作,就是找不到好工作.

Dr. Lee 做職業培訓工作多年,加上她這些年來對性向及職塲規劃頗有研究.  能夠從專家的觀點及經驗切入,並且深入淺出的對我們解釋及分析. 很感謝她的專業及對學生和家長的負責態度,使我們全家對她心服口服,在此分享我們的經驗.  希望所有莘莘學子都能找到自己興趣的熱忱.

Angela – Parent of Columbia University Student